夕照诗行│词牌故事《雨霖铃》
雨 霖 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一首《雨霖铃》太著名了,谁都知道是北宋词人柳三变的佳作。柳三变因官场之争,后来改名柳永,他的词天下风传,当时有个从西夏国出使回来的官员曾经感慨地对人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可见其盛名之远播。
《雨霖铃》这个词牌是柳永所创,上面这首描述离情别绪的词,据说是最先的一首《雨霖铃》。至于《雨霖铃》这个词牌的取义,则远在唐天宝十五年。
柳永:从青楼才子到官场巨星
那一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禄山叛乱的烽火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李唐王朝风雨飘摇。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六月,潼关失守。唐玄宗李隆基吓破了胆,带着几个近臣和杨贵妃逃出京城去,想到蜀中避难。不料走到马嵬坡,六军将士便鼓噪着杀死了杨国忠、杨贵妃兄妹。再往前走,父老乡亲哭着留下了太子,让他带领大家抵抗叛军的进攻。
唐玄宗真个成了孤家寡人,一发地跑得收不住了脚步,好容易跑到岐山,则听说叛军前锋已经过了长安城,于是一溜烟就逃进了斜谷口。
斜谷口是褒斜栈道的北端,那栈道乃是秦巴山区特有的一种木架小路,有的地方插在悬崖上,有的地方立在溪流中,崇山峻岭间蜿蜒千百余里,实在是绝险惊心。
唐玄宗一行人马车辇踏上去,脚下边一个劲地吱呀作响,那天公更不作美,没来由又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而且一下就是十几天,阴晦清冷。这位逃难的皇帝心情糟透了,行行复行行,总听着那车马铃响像有人在呼唤自己的小名三郎:
“郎当郎当,三郎郎当;郎当郎当,三郎郎当……”
展开全文
谁在呼唤?是老天爷吗?是列祖列宗吗?不像,都不像,要像就像是贵妃杨玉环在凄哀地呼唤。想起杨贵妃,就想起朝廷和社稷,想起这场安史兵乱,想起惊天动地的山东和潼关的兵败如山倒、……天呀,李唐江山糟到这个程度,能只怪阿环吗?即便有责任,阿环就非杀不可吗?
唐玄宗真想哭,想大声哭一场,把自己这些天的怨气和无奈都哭出来。但不能啊,真要是哭起来,还不把随行的文臣武将给哭跑了?还不把护驾的六军将士给哭恼了?不能哭怎么办?好在唐玄宗有个辨音制曲的特长,于是以哼代哭,边走边哼,竟被他哼出了一支凄绝哀怨的曲子来。跟在他车后的梨园子弟张野狐好有心计,闻声记曲,一节一拍全都给记了下来。跟到蜀中,等形势稳定了,张野狐把这首记下来的曲子用筚篥吹给大家听,哀怨欲绝,听得人直掉眼泪。后来收进乐府,便成了一首传世名曲,唐玄宗亲自为之取名叫做《雨霖铃》。
也有人说《雨霖铃》曲是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玄宗在返回长安的路上所作。其实不对,唐玄宗入蜀的时间是天宝十五年六月,秦巴山区适逢雨季,雨声、铃声交响不足为怪;而唐玄宗返回长安的时间在第二年的十二月,朔风劲吹,要下也只能下雪,怎么会下雨呢?所以这首曲子只能是其入蜀时所吟。闲话一篇,无碍大雅,不过借此说说《雨霖铃》词牌罢了。
──────────
注:《词牌故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