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专题
小臣卣高49.2厘米,重14.9千克。盖为四阿屋顶式直沿形,盖上有四阿形纽,器作方口,短斜肩,深腹直壁略收,圈足外撇的式样,肩两侧设提梁,提梁两端置圆雕兽首形,盖和器的四隅有扁平形的扉棱,整器显得端庄厚重。
卣盖上饰倒置的兽面纹,盖沿饰龙纹,器颈部饰俯首屈体的龙纹,间隔有突出的兽首,腹部上端饰一周鸟纹,腹部饰圆睛和獠牙凸起的兽面纹,圈足饰鸟纹,提梁外侧饰两头龙纹,内侧饰阴线刻成的变形兽面纹。整器花纹虽未饰当时流行的云雷纹作地纹,但由于上下纹样分布与搭配有序,且用高浮雕的装饰方法,使得整器的装饰既简朴粗放,又不失神秘庄重。
方卣的盖内和器底各铸铭文十五字,记王赏赐了小臣,于是小臣铸此方卣祭祀他的先祖乙。小臣是商代的官名,为君王近臣,掌传达王命之职,也可参与辅政,地位颇尊。
1935年春季,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河南安阳殷墟的第十一次发掘中,在侯家庄西北冈1003号大墓的西墓道出土过一件刻有小臣铭文的石簋。杨锡璋先生将1003号大墓列于殷墟四期,推定为商代的帝乙之墓。小臣的器物出现在帝乙的墓中,可证其确为商王的近臣,也表明小臣应该是帝乙时人,方卣的时代也应该就在此时。
近年在河南三门峡市的虢国墓地和陕西韩城的芮国墓地先后出土刻有小臣文字的商代玉器,《逸周书?世俘》记武王伐商时“得旧宝玉万四千,佩玉亿有八万。”小臣的玉器应该就在此时被周王所得,后又分赏虢、芮等诸侯。